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间非遗文化,让学生体会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市鹿鸣小学将每年的12月设置为学校的“非遗文化月”,并于2023年12月举办了首届“非遗进鹿鸣,文化共传承”体验活动,全校30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活动邀请了多位非遗项目传承人和民间传统艺人进入校园展示讲解,并设置了实践环节,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课程中了解、体验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并且支持教师‘走出去’,到外地参观学习。同时也会邀请一些非遗传承人到学校讲解指导,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学校一直不断完善美育特色课程。‘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就是依托我们的美术课延伸出的一系列特色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内容,开设了木版年画、剪纸、脸谱、面塑、泥塑、榫卯等课程。”市鹿鸣小学美术组组长张东霞介绍。
木版年画 非遗技艺刻出浓浓年味
木版年画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它通常以寓意吉祥的图案和饱含祝福的文字来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023年12月5日,市鹿鸣小学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耿建社请进了校园。耿建社从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演变讲到制作技艺,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木版年画的魅力,学生们被木版年画蕴含的人文精神深深折服。
“在学习木版年画的过程中,复杂的制作工艺让我感到很有压力,但是制作完成后特别有成就感。我在制作过程中也学会了用心、耐心、细心,以后我会更加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把这些宝贵财富和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传承下去。”六(4)班学生齐嘉轩说。
剪纸 纸与刃的相遇
为更好地使传统剪纸文化在校园中落地生根,2023年12月7日,市鹿鸣小学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原水明为学生们讲解剪纸艺术,并现场教授剪纸技巧。
活动中,原水明围绕剪纸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进行讲解,介绍了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走进活动室,可以看到学生们在原水明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尝试着,红宣纸与剪刀在他们指尖不停地飞舞,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就呈现了出来。
脸谱 巧手绘脸谱,童心扬国粹
2023年12月12日,姬氏脸谱传承人姬有良受邀来到市鹿鸣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活动现场,姬有良为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戏曲表演,向学生介绍了戏曲的服装文化,并指导学生学习戏曲动作。姬有良从戏曲文化过渡到脸谱历史文化,详细讲述了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和象征意义。
孩子们在姬有良的带领下学习绘制脸谱,勾线、上色、描边……同学们仔细地描绘着每一个细节,用心制作着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这次活动,但是在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这些古老技艺传递出的温度与情感是现代技术无法比拟的,这些珍贵文化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我们忘却。”学生马嘉誉学习绘制脸谱后深有所感。
泥塑 聚黄土之精,塑人间之魂
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项目,它传承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朴素的工匠精神,沉积着丰厚的中华文化艺术素养,融汇于华夏文化的艺术沃土中。
为让更多的孩子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2023年12月19日,市鹿鸣小学邀请了泥塑非遗传承人李卫雪,她为学生讲述了泥塑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技巧,并手把手地进行指导,使学生们学会了揉、捏、切、压等手法,熟练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技能。在制作过程中,李卫雪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问,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小手创造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每件作品都流淌着童趣、童真、童乐……
“起初,我以为泥塑是很简单的一门手艺,但是经过学习,我发现制作泥塑揉捏、刻画等步骤都需要手脑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参加这次活动之后,我明白了保护非遗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六年级学生贾欣然说。
面塑 小面团捏出大世界
2023年12月21日下午,上课铃一响,一年级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早早准备好的材料,静静地等待着面塑非遗传承人任现峰,期待任现峰带领他们邂逅指尖上的艺术。
任现峰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面塑的基本技法,并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激发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在任现峰的细心指导下,大家经过捏、搓、揉、塑,灵动有趣的面塑形象初见雏形。
榫卯 凹凸之间,惊艳千年
2023年12月26日,“鲁班锁”技艺传承人刘爱国走进市鹿鸣小学,为孩子们解密了榫卯工艺的奥妙。
在刘爱国的讲解下,孩子们明白了“鲁班锁”是一种榫卯结构。榫卯结构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正如中华民族相互团结,凝聚出强大合力。
“我们这学期集中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课内课外的特色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元素、参与制作、亲身表演,了解每种文化元素背后的历史渊源。”市鹿鸣小学副校长元献华说,“传统文化资源越丰富,越能满足孩子们感知传统文化、亲近传统文化的需要,孩子们在感受传统文化元素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思想之厚重和技艺之精妙,传统文化的底蕴就会生动鲜活起来,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在孩子们眼里就会奥妙无穷,传统文化的基因就会自然地扎根于孩子心底。”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