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以‘中原抗战第一村’裴庄村为核心,将中共卫西工委旧址、常仙甫故居、天门会旧址等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成功打造了一条集抗战记忆、党史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线,累计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7月24日,浚县屯子镇党委委员李江龙向记者介绍。
屯子镇的红色遗迹群,承载着中原抗战的光辉篇章。裴庄村被誉为“中原抗战第一村”,1938年,常仙甫在此率众奋起抗击日寇,英勇打响了浚县乃至豫北地区民众抗日的重要一枪。1940年,中共卫西工委在此成立,领导区域抗日斗争,旧址群经修缮后,系统展示了党的地方组织在艰苦岁月中的发展历程。桥村的地下交通站,曾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通往太行根据地的秘密通道。三角村的天门会旧址,记录着由党领导或影响的民间武装的抗日传奇,成为豫北抗战的重要实物见证。此外,莲池村冀中军区司令部旧址、原厚村中共卫西工委旧址,共同构成了一幅革命历史画卷。
据介绍,近年来,屯子镇以红色遗迹为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投资1000余万元,修缮了裴庄村常仙甫故居及中共卫西工委旧址群等遗迹,并获评“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国家3A级景区”“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村”,成为省内外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游客在此可深刻感悟抗战精神,传承爱国情怀。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课堂。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屯子镇的红色遗迹群,承载着中原抗战的光辉篇章。裴庄村被誉为“中原抗战第一村”,1938年,常仙甫在此率众奋起抗击日寇,英勇打响了浚县乃至豫北地区民众抗日的重要一枪。1940年,中共卫西工委在此成立,领导区域抗日斗争,旧址群经修缮后,系统展示了党的地方组织在艰苦岁月中的发展历程。桥村的地下交通站,曾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通往太行根据地的秘密通道。三角村的天门会旧址,记录着由党领导或影响的民间武装的抗日传奇,成为豫北抗战的重要实物见证。此外,莲池村冀中军区司令部旧址、原厚村中共卫西工委旧址,共同构成了一幅革命历史画卷。
据介绍,近年来,屯子镇以红色遗迹为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投资1000余万元,修缮了裴庄村常仙甫故居及中共卫西工委旧址群等遗迹,并获评“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国家3A级景区”“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村”,成为省内外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游客在此可深刻感悟抗战精神,传承爱国情怀。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课堂。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