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在寻常百姓家开出大众文艺之花

    首页 > 鹤壁 > 正文

    日期:2025-08-15 09:46:17    来源:鹤壁日报    
            8月9日,河南卫视《梨园春》“俺村最有戏·戏超总决赛”的冠军奖杯花落鹤壁!这声震彻全场的“鹤壁”,正是对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实践最响亮的回应——舞台,不再高悬于殿堂;观众,转身即是主角。
            当文艺以更轻便、更时尚、更触手可及的方式融入寻常日子,一朵大众文艺之花正在鹤城的文化肌理深处悄然绽放。
            搭好台:构筑多元融合的群众文艺新舞台
            群众文化活动要想开花结果,首先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空间。我市在推动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多方资源,优化文化供给,构筑了多元融合的群众文艺新舞台。
            “家门口”就是大舞台。今年4月,河南卫视《梨园春》“俺村最有戏”首站在我市开锣,来自全市各县区的6支戏曲村队400余名演员登上舞台,用乡音唱出文化振兴的序曲。这场通过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层层选拔的“戏超”之旅,本质上是对我市群众文化新舞台建设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阅和精彩呈现。
            总决赛上,昨天还在地里忙活的村民,穿上戏服就成了像模像样的豫剧演员。我市精心组建的啦啦队更是抢眼:威风凛凛的“魔家四将”、技惊四座的舞狮高跷表演人员、优雅的诗经舞蹈表演人员、可爱的淇河赶鸭人。他们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彩,把我市的封神故事、民俗文化、诗经韵味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到了全省观众眼前。
            在总决赛开始前,市委宣传部多次组织全市宣传、文旅部门召开协调会、调度会,从活动策划、资源整合、人员组织、安全保障到宣传推广,进行了全链条、精细化的统筹谋划。最终捧回总冠军奖杯,这既得益于扎实的戏曲群众基础,也离不开“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模式对基层文化活力的深度激发。
            街头巷尾都是“欢乐窝”。为了让广大群众抬脚就能参与,我市积极拓展文化阵地。市民夜校开在社区里、商场边,市民下班吃完饭溜达着就能去。“书法、画画、拍照、跳舞、做菜……想学啥有啥,学点手艺、认识新朋友,挺好。”市民李女士说。
            淇滨区街头文化角更热闹,广场边、公园里,支起家伙什儿就能演。拉小提琴的、唱歌的、吹萨克斯的,老的少的都来参加。“女儿学了四年小提琴,平时演出机会较少,现在,一到周末,她就等不及要去街头文化角拉琴。”街头文化角的常客姚先生说。
            与街头文化角相比,淇县廊桥音乐会的火爆程度也不遑多让。依托朝歌夜弦乐队,不搭高台、不收门票,在风景优美的淇县沬水河廊桥上伴着河风,老戏新歌一起唱。散步的街坊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听得入迷,看得带劲儿。
            这些地方,就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加油站”和“欢乐窝”,实实在在,谁来都欢迎。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涵盖广场舞、戏曲、摄影、书法、诵读、乡村才艺、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覆盖全市各年龄段和各行各业,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次。
            唱好戏:人人可参与,人人当主角
            在我市的群众文化舞台上,主角就是老百姓自己。我市始终坚持一个最朴实的原则:文化活动“零门槛”,谁有兴趣,谁就能来;谁有本事,谁就是角儿。这大大点燃了基层群众的热情,让他们从“台下看”变成“台上演”,真真切切成了文化的主人翁。
            看,聚光灯下的“草根明星”,正是“人人当主角”理念的最佳代言。捧起《梨园春》总冠军奖杯的,不是什么专业院团,而是由田间扛锄的农民、厨房掌勺的厨师、超市理货的店员等组成的“鹤壁战队”。
            谭超,淇县西岗镇大李庄村一位普通村民,在赛前激动地说:“从没想过能站上《梨园春》总决赛的舞台!我一定要唱好!”像他这样放下锄头、拿起行头的普通村民还有很多。能唱就唱主角,会配戏就搭把手,热情高涨的还能当啦啦队——这正是我市对群众文化“零门槛”理念最生动、最成功的实践。
            这“零门槛”的舞台,可不只在电视里。8月5日,浚县打响了我市2025年“中原舞蹁跹”广场舞大赛的头炮,11支队伍近200名舞者同台竞技,活力四射。在“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上,村民们更是把家乡的“宝贝”——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文创产品搬上舞台,比创意、晒文化、展新风。田间地头、灶台案板、村头巷尾的生活,都化作舞台上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形象。
            大众不再是单纯的观众,他们是“剧中人”,更是“剧作者”,共同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精彩文化篇章。
            “种文化”:厚植沃土育新枝,薪火相传活力强
            群众文化要想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光靠“送”文化热一时场子还不够,关键得“种”文化入人心田。鹤壁诗经淇水队在《梨园春》中夺冠,正是这深植沃土的文化之树结出的硕果。
            全市481家文化合作社如同遍布城乡的“播种站”,让爱好者找到组织,让兴趣变成特长,让技艺有了传承的土壤。“在李璐璐的带动下,她周围的不少人爱上了豫剧,没事儿的时候,会来找她学唱几句、学练几个动作。这次璐璐还把家人和乡亲们带上了《梨园春》‘俺村最有戏’总决赛的舞台。”淇县文化馆馆长李志勇说。
            而“种文化”的核心,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他们真正成为文化的主人翁。无论是日常的市民夜校、街头文化角,还是《梨园春》巅峰对决的舞台,我市始终坚持群众是主角。
            这次夺冠不仅是一时荣耀,更充分证明了当老百姓成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时,“文化惠民”才能转化为生生不息的“民惠文化”。
            鹤壁的群众文化创新实践,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和耀眼的成果,书写着新时代“文艺为人民”的鲜活篇章。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家琛
     

    下一篇:我市首届“和美乡村”匹克球赛启动
    上一篇: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录制短视频宣传防火知识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