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联 看展览
志愿服务温情传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
腊月初九,2025年淇县春联义写活动拉开帷幕。在市、县文联的指导下,淇县书法家协会组织60余名书法家志愿者走进社区、乡村,开展春联义写活动30余场次,现场书写春联15000余副,送“福”字16000多个,书写书法作品200多幅,免费发放给群众。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联,不仅装点了千家万户的门楣,更传递着浓浓的年味和新春祝福。文化志愿者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春联和节日慰问品,让温情在寒冬中传递。
“不贴年画,没有年味”,春节贴年画是传统习俗,其历史已逾千年,深受群众喜爱,传承至今依然鲜活。1月21日上午,由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联、县文广旅局联合举办的“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美术创作展示活动在朝歌老街开幕,展出200余件新年画,作品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木版画、民俗画、农民画等,又有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作的综合绘画、数字绘画等,吸引群众前来参观,人们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亮才艺 上村晚 乡土风情舞新篇
春节期间,淇县各地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四季村晚”成为展示乡土文化的重要平台。新年伊始,淇县9个乡(镇、街道)“村晚”接连上演,好戏不断。舞蹈、歌曲、小品……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时代特色,乡亲们载歌载舞,用欢声笑语迎接新春的到来。在这个独属于乡村的舞台上,村民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艺,许多传统戏曲、民间舞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得到了展示和传承。
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高村镇卫风文化广场上,喜庆欢快的《中华全家福》战鼓表演引爆全场,紧接着,逐梦欢歌、古典舞蹈、豫剧连唱等节目接连上演,由鱼坡村文艺队演唱的豫剧红灯记选段《痛说革命家史》更是将整场演出气氛推向高潮,台下掌声不断。庙口镇庙口村文化广场的舞台上,小品《百善孝为先》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着孝道美德,诗歌朗诵《干在实处,强镇有我》则抒发了基层干部们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在西岗镇中心广场,窦街村盘鼓队的铿锵鼓声点燃冬日村晚舞台,歌曲、戏曲依次上阵,让老百姓过足了瘾。西岗镇妇联原创小品《彩礼风波》,将提升乡风文明与推进移风易俗相结合,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宣传演出,引发了村民对“低价彩礼”的讨论。在北阳镇南阳村,在桥盟街道董桥村,在灵山街道赵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借助“四季村晚”的舞台,村民们展示乡貌、传递乡音、回望乡愁、凝聚乡情,共同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这些活动也成为传递农民精神新风貌、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的载体,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
看春晚 共团圆 好人故事千里传
淇县春晚依然是春节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的重头戏。今年的春晚别出心裁,以“春之序曲”“春之欢歌”“春之梨园”“春之邀约”四个篇章串联全场,整台节目形式多样,涵盖歌曲、舞蹈、小品、戏曲、快板、武术等,既有传统艺术的精彩呈现,又有现代科技的创新应用。
动听的歌曲、优美的舞姿、抑扬顿挫的快板、悠扬婉转的戏曲,展现出朝歌大地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的新气象。晚会在贺岁歌舞《笑语欢歌庆太平》中喜庆开场,音乐欢快、年味十足,少儿组、歌手组、扇子组、灯笼组等百余名演员的共同演绎,直接把观众带入春节的热闹喜庆氛围。原创歌曲《我是朝歌人》在淇县春晚的舞台上首次亮相,把朝歌的人文故事、历史风采、经济社会深情咏唱。舞蹈《蝶舞朝歌》由27名年轻舞者灵动呈现,在立体舞美的视觉效果衬托下,花海中的舞者像蝴蝶般轻盈美丽,整个舞台美轮美奂,引得观众啧啧称叹……演职人员260余人、20个节目、2小时时长,大舞美、大阵容,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淇县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
“好人故事”的讲述成为今年淇县春晚的一大亮点。晚会现场,编导组还特别设置了新春大拜年互动环节,邀请中国好人王秀杰,中国好人、带领群众走向致富路的“五星”党支部书记徐光,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付同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明丽等人上台,根据好人、模范们的先进事迹拟写专属春联,向他们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好人故事、模范事迹传遍大街小巷。这些故事展现了普通人的高尚品格,传递了社会正能量,让人们在欢度佳节的同时,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道德的力量。
闹元宵 过大年
朝歌城内嗨翻天
元宵节当天,淇县以一场主题为“封神之地闹元宵,古都朝歌贺新春”的民俗文化盛宴,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全县各乡(镇、街道)的69支社火队伍、2600余名参演群众欢聚人民路,不仅展示了传统的舞龙、舞狮、高跷、盘鼓、旱船、秧歌等节目,还创新性地推出了“封神人物巡游方阵”,将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中的纣王、殷商勇士、邓婵玉、哪吒等角色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汇演分为“战鼓迎春”“封神送春”“社火庆春”三个篇章,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浓厚的年味和文化的魅力。封神人物演员们身着华丽服饰,手持特色道具,与观众互动,将封神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引得现场阵阵喝彩。
除了封神文化的特色表演,盘鼓、腰鼓、军乐、现代舞、扇子舞、赶毛驴、划旱船、抖空竹、扭秧歌等节目也精彩纷呈,锣鼓声、欢笑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热烈喜庆的节日氛围。这场形式多样、热闹非凡的社火汇演,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展示了淇县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树立了一块亮丽的招牌。
进场馆 共体验 文化阵地乐无边
春节期间,淇县各文化场所正常开放,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不少市民全家总动员进场馆、看展览、赏文物、做手工,过了一个充实有趣的文化年。
在文化馆,“文化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热闹非凡,唱响了新年的主旋律。一系列亲子体验活动,如木雕、剪窗花、制作鞭炮挂饰和中国结,以及腌蒜和红包制作等,共举办了26场,吸引1800余人参与。同时,“鹤美集萃”艺术家邀请展上精选展出230余幅书画作品,丰富了乡村文化,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
图书馆的四楼活动室,俨然化身为创意工坊。10余场橡皮画绘制、新年帽饰制作等手工活动,吸引2000余人参与;近10场儿童绘本分享活动,带领亲子家庭进入温馨故事世界;3场电影展播为孩子们带来知识与乐趣;2场“朝歌故事”讲座,在志愿者生动讲述和多媒体展示下,再现了厚重的朝歌历史文化;元宵节晚会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猜灯谜、打快板、诗朗诵、舞台剧演出……儿童演员与众多读者欢聚一堂,欢声笑语间共庆传统佳节。
在淇县博物馆,节日期间推出了青铜器、书画等主题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每一件展品,大人们则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除此以外,博物馆寻宝、投壶竞赛、木版年画拓印等丰富有趣的文化活动,增添了节日氛围。
进景区 看非遗 游客体验新科技
非遗文化也是淇县过年期间的一大亮点,以传承和弘扬非遗为核心,淇县举办了包括年货节、非遗市集、情景剧表演、木雕体验活动、线上作品展、传统戏曲表演及“朝歌老手艺”展播等在内的多项非遗活动。
云梦山、朝阳山、朝歌老街、朝歌遗址公园等景区,处处洋溢着非遗文化的浓厚氛围。除舞龙、舞狮、秧歌、踩高跷等传统民俗表演外,结合景区文化特色,云梦山景区推出了《调师离位》《武士出征》等情景剧演绎活动,进一步弘扬了省级非遗鬼谷子传说这一淇县地方特色文化。云梦山草原区域新设的封神VR体验馆,更是利用高精尖的VR技术,成功复原了古代朝歌的城市风貌,使游客仿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封神故事之中,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封神故事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精髓。
在这些活动中,“淇县非遗年货市集”是一大特色。市集上,黑陶器、马氏懒渣、柳编、侯氏膏药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得到展示。剪纸、木雕、黑陶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纷纷亮出拿手绝活儿,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和购买。非遗体验区内,游客们与非遗传承人现场互动,亲身体验手工剪“福”字、编织摆件等技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不仅如此,这些活动覆盖全县景区、街区等多个场所及淇县公共文化云等线上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覆盖的活动格局,一方面展示了淇县非遗的丰富多样和精湛技艺,另一方面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的平台。
学文字 游乐园 乐趣无限享童年
为丰富少年儿童假期的文化生活,春节期间,淇县精心规划了两处儿童游乐场地。在淇县图书馆,“数说朝歌”沉浸式体验展厅春节期间正常开放。3500多人次到这里探索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历程、学习文字载体沿革、打卡游玩儿童奇趣乐园、VR国学堂、文旅骑行等多个项目。朝歌遗址公园三仁祠广场前,文化游乐活动精彩纷呈。设置封神文化打卡点、运用封神人物形象设置“封神之门”,让游客体验“进门封神,登台摘星”的乐趣;还提供具有封神特色的服装、道具,穿着封神服装游览景区拍照留念,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朝歌的魅力。不倒翁小姐姐轻盈舞动,与游客们亲切互动,为现场增添了一份灵动和欢乐,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儿童游乐区,惊险的过山车、温馨的旋转木马、充满挑战的碰碰车、刺激的枪击气球、充满趣味的套圈游戏,让孩子们尽情玩耍。美食摊位更是琳琅满目,丰富多样的选择,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味蕾,更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从年头到年尾,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文化活动的热潮蔓延至整个淇县,人们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体验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共同迎接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