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活化运河遗产 再现千年荣光

    首页 > 鹤壁 > 正文

    日期:2019-11-25 14:18:48    来源:鹤壁日报    
           “应进一步完善保护基础工作,加强遗产监测管理,紧密结合黄河文化遗产构建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整体格局。”“在隋唐大运河沿线各市(县)中,浚县拥有城池、河道、河堤、码头、桥梁、仓窖、水工设施、祭祀建筑等遗产类型,且历史风貌保存较好,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时期北方运河城镇的典型代表。”“加强对大运河的研究和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利用,是所有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共同责任。”“大运河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保护和利用也应着眼于多学科领域……”
           群贤毕至,建言献策。11月23日、24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鹤壁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浚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层论坛在我市举行,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及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论坛。
           ◆围绕四大议题实地考察、充分研讨
           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组成,全长3200多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沟通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沿用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人工水道。2013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浚县段始于东汉末年的白沟运河,隋炀帝时开通永济渠,北宋更名为御河,明初又改称卫河并一直沿用至今,至20世纪60年代末断航,通航近1800年。历史上该段运河一直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路交通,隋、唐、北宋时期是向北部边防运输军队及军需粮饷的主要交通干线,元、明、清时期又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辅助河道向北京漕运粮食等物资,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北部边防、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农田灌溉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卫河今天仍是海河水系的重要支流,同时在农田灌溉和泄洪排涝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运河文化带浚县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研究》《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优劣势分析与路径选择》《水利视角下的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价值研究》……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大运河历史研究、遗产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等具体问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本次论坛采取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专家点评、实地考察等形式。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与遗产价值研究、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比较研究、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鹤壁大运河遗产价值及其当代应用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并就立足鹤壁市文化特征、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积极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打造大运河浚县段国家文化公园和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健全现代博物馆体系、创新传承展示等手段提升遗产展示利用水平;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打造豫北大运河文化展示高地等问题达成共识。
           ◆浚县境内运河遗产价值很高,要保护更要活化
           浚县现有运河河道约71公里,运河遗产完整性较好,涵盖了水工遗存、附属遗存、相关遗产三个大类,包括河道遗存、水工设施遗存、桥梁遗存、仓库遗存、运河城镇遗存、运河文化景观六个小类。豫北地区两项大运河世界遗产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黎阳仓遗址主要分布在浚县境内。
           大运河浚县段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沟通黄河与海河两大水系的运河遗存,也是中国北方地区自东汉末至20世纪中期近1800年运河开发利用史的见证。
           浚县古城和大伾山浮丘山文化景观等大运河遗产,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的历史风貌。
           以枋城堰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是卫河前身白沟运河的重要水源工程,体现了1800年前的中国古代运河的建造者在引水工程方面杰出的创造性精神。
           以黎阳仓遗址、北街土圆粮仓为代表的粮仓遗存见证了卫河悠久的漕运、航运史。
           浚县借势大运河申遗和文化带建设,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按照《鹤壁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浚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了“山、水、城”三位一体、“点、线、面”三维结合、“文、形、业”三态合一构建运河遗产带三大战略,拉开了巩固和运用大运河浚县段世遗成果,打造文化强县,助推浚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序幕。
           专家认为,浚县境内大运河遗产点多面广、类型丰富、文化厚重、价值很高,对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专家建议,浚县在谋划大运河文化带项目时,要注意全面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统一,在对大运河浚县段现存文化遗产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统筹运河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利用,要保护更要活化,让隋唐大运河再现千年荣光。
           ◆经过充分研讨达成共识形成《浚县宣言》
           与会专家学者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广泛深入研讨,就以下问题达成共识,并形成《浚县宣言》。宣言内容具体为:
           一、大运河浚县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浚县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和中国运河文明的重要代表。从汉魏时期的白沟水运工程,到隋唐时期的永济渠;从宋金元时期的御河,到明清以来的卫河,鹤壁大运河浚县段,在不同历史时期虽然名称有所变化,但文明之光千年闪耀,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内河航运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运河浚县段既是白沟和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再现御河和卫河昔日繁华的重要样本。
           二、浚县在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应有大担当大作为。依托河南大运河南北两条遗产轴线,建设河南大运河文化带,既要发挥洛阳、郑州、开封等三大古都的核心带动作用,也要提升伊洛河段、汴河河南段、卫河河南段、会通河河南台前段的支撑能力。大运河浚县段沿线至今仍然保留有黎阳仓遗址、浚县古城墙、枋城堰等运河遗产遗迹。作为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核心区,大运河浚县段无疑是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鹤壁浚县有义务有责任,重新梳理境内的大运河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水平,积极探索具有浚县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模式,在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先行先试。
           三、继续加大浚县运河文化资源研究开发力度的几点建议。一是加大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建议在浚县建立一个基地,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调研基地;成立一个研究院,即永济渠(卫河)文化研究院;举办一个论坛,即每年不同主题的大伾山论坛;举办一个节会,即大运河文化节。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科学规划、项目带动等措施,将鹤壁浚县打造成河南乃至全国知名的运河文化重镇。二是加大运河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力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保护传承意识,加强黎阳仓、黎阳城等运河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展示,规划建设浚县国家运河文化公园。着力整合正月古庙会、泥咕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运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三是打造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以文化为核心,以生态为基础、以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为载体,加强与卫辉、滑县等周边相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千年运河”“天下粮仓”“民俗民艺古城”等品牌,实现文化、旅游和生态共生共融,将大运河浚县段建设成为全国运河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和示范区。(鹤壁日报记者 王利英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王梦瑶) 

    下一篇:做好主人翁打好主动仗推动“六城联创”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我市社会各界热议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支持我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