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全村超九成贫困人口已脱贫

    首页 > 鹤壁 > 正文

    日期:2018-05-14 14:58:59    来源:鹤壁日报    
      淇滨区上峪乡桑园小镇内古色古香的建筑。
      桑园小镇内美食荟萃。
      □本报记者 渠稳/文
      鹤报融媒体记者 张宁/图
      桑园村位于淇滨区上峪乡西部。《诗经》中的“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悠悠,桧楫松舟”等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句,描写的就是桑园村一带的风土人情。
      现实中的桑园村却是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65户、165人,其中,15户、27人在2015年年初的脱贫攻坚精准识别中被认定为贫困户。2016年9月,桑园村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以来,通过深度推进特色乡村旅游,建设桑园小镇旅游扶贫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村民收入迅速增加。在旅游产业带动下,截至去年年底,桑园村贫困户减少到2户、2人。
      依托乡村旅游,贫困户的特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火了,收入大幅增加
      村头淇水蜿蜒流过,村内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古朴雅致的农家文化小院……游客们穿行其间,徜徉于秀美的山水中,体验浓郁的农家风情,品味独具风味的美食小吃,不亦乐乎!
      “今年‘五一’假期,桑园小镇日均接待游客上万人次。”5月3日,桑园村驻村第一书记赵志勇说,2016年9月,总投资3.5亿元的桑园小镇一期项目启动;2017年4月28日,桑园小镇开门迎客。目前,小镇民俗区、商业区、滑雪场、亲子游乐场等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整个桑园村迎来快速发展期。
      发展乡村旅游,让桑园村的面貌变了,也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每天来旅游的人真不少,对游客来说,手工制作的拐杖很有吸引力,能卖个好价钱。”桑园村贫困户张斗贵高兴地说。
      张斗贵今年65岁,因为穷没有结过婚,对生活没有信心,导致自身脱贫动力不足。“过去守着几亩山岗薄地,辛苦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张斗贵说出了桑园村不少贫困户曾经的困惑。
      伴随着全村旅游业的兴起,在村干部鼓励下,张斗贵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酸枣树等灌木枝干制作手工拐杖。“一根拐杖能卖20来块钱,一个月能卖几十根,生活算是有保障了,收入比以前强多了。”张斗贵说,到了年底还能领到村里给贫困户发放的各类分红,如今他头上的贫困户“帽子”摘掉了,下一步他打算找个媳妇儿好好过日子。
      和张斗贵一样,依托桑园小镇的旅游人气,不少贫困户将自家的柴鸡蛋、山核桃、小杂粮等农副产品拿出来销售,既保证游客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农产品,也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2016年以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截至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了6000元左右。”桑园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刘士伟自豪地说,发展乡村旅游给桑园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有活儿干有钱赚,年底还有分红,全村9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5月3日清晨,天刚微微泛白,村民张香山就已到达他在桑园小镇所负责的保洁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个月1200块钱的工资够孩子两三个月的生活费了,可得好好干!”张香山说。
      张香山的母亲70多岁,妻子常年有病,一个孩子上学需要钱,另一个孩子身有残疾需要人照顾。家里离不开人,他也只能靠着几亩山岗地过日子。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年大孩儿考上武汉大学,还是村委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了近4万块钱,才解决了孩子的学费问题。”张香山说。
      赵志勇告诉记者,考虑到张香山家的实际困难,去年村委会为他提供了在桑园小镇打扫卫生的岗位,离家近既方便照顾家人,每月又增加了1000多块钱的工资性收入。
      “猪肉炒洋葱,炖上几块红萝卜,再蒸上一锅大米……”打扫了一上午卫生的张香山正忙着做午饭,“前些年,过年才舍得吃顿肉,现在有了稳定工作,日子好过多了。”
      像张香山这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被村里安排到桑园小镇从事保洁员、护河员、护林员等工作,每人每月可增收1200元左右。
      “除工资性收入之外,全村的贫困户还享受桑园小镇商业街分红,每人每年保底3000元;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也可使每户贫困家庭增收1200元;在金融扶贫方面,按照‘户贷企用’模式让贫困户入股旅游项目,每年每户可分到3000元左右的收益。”赵志勇说,依托桑园小镇,桑园村用足用活安置就业、产业扶持、金融扶贫等各项政策,目前全村90%以上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住上了公寓式 安置房,贫困户脱贫有干劲儿
      “以前的老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没人给修,更没有钱修。”5月3日上午,在84岁老人秦梅云的新家,老人说,老伴儿去世早,家里穷孩子难养活,从小就过继给了别人,现在年龄大了,日子更不好过。“以前日子过得艰难,现在政策好了,还住上了楼房,俺想的是咋能越过越好……”
      不仅是秦梅云,2018年1月,桑园村所有贫困户都搬进了新家。“按照每位贫困人口25平方米的住房标准,村里利用200多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建设了3层公寓式安置房。”赵志勇说,村里还给每位贫困户配备了电视、燃气灶等家用电器,有效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
      住着新房子,马双贵心里美滋滋的。“俺家四口人,分了100平方米的房子,什么都不用管,把老房子里的东西搬过来就能住了。”马双贵看着电视,细细品味着期盼已久的幸福生活。
      “去年我因为患动脉瘤,住了4回院,花了10万多块钱,借了不少外债,多亏村里让俺参加了新农合和大病医疗保险。最后算下来,10万多元的医药费报销了八九万块钱,减轻了俺不少负担。”马双贵说,他老伴儿还被村里安排到淇河边打扫卫生,每个月的工资和每年的分红攒下来,应该很快就能把欠下的外债还清。
      “脱了贫,还要奔小康!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桑园村致富的底气更足了,思路和视野也更开阔了。我们计划通过一系列产业项目带动,真正让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让村民生活更富裕。”赵志勇说,目前,桑园村正在建设果桑种植基地,桑叶面、桑叶茶、果桑酒等多种产品已开始对外销售。同时,村里办的桶装水厂、皂刺基地等项目也在紧张规划中,预计今年年底前可投产,到时村里集体收入会增加,村民的就业岗位也将更多。
      记者手记:
      摘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贫困户住进了新房,找到了稳定工作,拿到了年终分红……桑园村90%以上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桑园村依托优美的山水景观,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结合起来,既建设了美丽乡村,也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桑园村的脱贫经历告诉我们,脱贫的关键在于找对路子。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换届程序换届全程录像选举公开透明
    上一篇:鹤壁市城市清洁行动进入常态化阶段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